Search

連續十天回答問題第二擊:#梁心愉 的提問

謝謝心愉的提問,這真是個大問題!每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連續十天回答問題第二擊:#梁心愉 的提問

謝謝心愉的提問,這真是個大問題!每個人心中也有自己的好小說,但也有眾所公認的好小說,究竟小說的好是主觀的,還是客觀的?

喬治.歐威爾曾經談論過「好的壞書」(good bad books)。一本書怎麼能又爛又棒呢?雖然他說得有點語焉不詳,但大概可以猜到他的意思。第二個形容詞,應該是指知性的判斷。所謂「好書」,就是知識分子所認為的含有豐富意義的文學作品,好像《尤利西斯》和《追憶似水年華》之類的。反之,就是「壞書」了。前一個形容詞,是感性判斷,也即是我們看一本書的直接反應。我們會拍案大叫「好看」,或者破口大罵「垃圾」,其實就是看得過不過癮的問題。所以「好的壞書」就是「文學品質不佳但看得很過癮」的書了。言下之意,似乎也應該有「壞的好書」,還有「好的好書」和「壞的壞書」吧。

好小說應該有甚麼特質,就要看我們想它好在哪裡了。如果是好在知性方面,當然會要求有創意,有啟發性,有批判性,有社會、文化、歷史反思,諸如此類。但如果是好在感性方面,那就很簡單——過不過癮,好不好玩,感不感人,會不會教人哭、逗人笑?兩者兼備的,就是「好的好小說」;只有前者沒有後者的,是「壞的好小說」;有後者沒有前者的,是「好的壞小說」。至於「壞的壞小說」,就不用說了。

我個人以為,「好的好小說」當然最好,但「好的壞小說」也無妨,甚至比「壞的好小說」好。同樣是寫極權主義,歐威爾的《一九八四》就不夠Margaret Atwood的《使女的故事》好看。就知性意義來說,兩本書都是「好」的,但就過癮程度而言,歐威爾差很多。歐老的閱讀品味和實踐能力似乎有點差距。當然,過不過癮也可以很主觀的,經過高級文化薰陶的人,會覺得不明所以的前衛文學很過癮。越看不懂越過癮,也有這種自虐狂的。這其實也無妨,也是一種趣味,只要別去排擠別人的趣味便可以。最壞的是完全缺乏趣味,不懂趣味。當然,只要趣味而排擠知性,也是愚蠢的。為甚麼不可兩者兼得呢?

#後人間喜劇 #請問董啟章 系列10之2
#10_7奇想上市 #新經典文化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全時間業餘作家,遊於虛構,居於香港。 Full-time amateur writer, sojourning in fiction, dwelling in Hong Kong.
View all posts